大孩反应过激

专家称,疏导大孩心理需靠家长沟通

“我 不要弟弟妹妹”、“我怕爸爸妈妈更爱弟弟,不爱我”、“妈妈你年纪大了,不要再生孩子了”……上周记者在广州一些医院采访发现,“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后, 伴随而来的大孩各种心理问题成了不少备孕或已生二孩家庭的困扰。有的案例中,大孩除了表现烦躁抵制等情绪外,还产生过激行为。对此专家建议,家长怀二孩期 间,除了疏导大孩的抗拒心理,经常与大孩沟通外失去母亲的心理疏导,也应树立起“自己对二孩生育有决定权”的权威。

专家分析要不要二孩 决定权在于父母

对 于二孩问题,起初很多家长还是停留在关注“自己还能不能生”的问题上,但怀上二孩和分娩后失去母亲的心理疏导,大孩二孩的相处让很多家长头疼。有专家表示,大孩最担心的是二 孩到来后对父爱母爱的抢夺,因此他们会通过各种情绪或行为表达自己的担忧。而化解孩子抵抗情绪,还应靠父母的及时沟通。

不过邓慧军表 示,像张女士那样以“流产”的形式妥协是非常不可取的。要不要生孩子,本身是家庭核心成员——也就是夫妻之间说了算。而询问大孩的意见,实际上就相当于把 生二孩的权力交到大孩手中,这样做不但“主次颠倒”,而且还会酿成家庭破裂的悲剧。“所以我认为关于像生二孩这种家庭大事,决定权还是应放在父母的手中, 千万不能因为对孩子的溺爱而将权力转移,这是家长应该要明确的。”邓慧军说。

案例1 大孩激烈反对,母亲无奈流掉二孩

“宝贝,我给你生个弟弟或妹妹好不好?”这是很多怀二孩的家长对大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殊不知这句话往往容易引起孩子的抵制。

据 悉,36岁的张女士在今年2月份就怀上了二孩,然而她并没高兴多久就受到大孩困扰。她向记者表示,在3月中旬她向自己6岁的儿子询问要不要弟弟或妹妹时, 儿子的反应出乎她的意料。“当时孩子很大声地和我说不要弟弟和妹妹,还说只要我一生二孩出来,他就会把孩子掐死。”张女士表示,孩子如此激烈的反应让她感 到忐忑。

此后虽然张女士就二孩问题多次询问孩子的意见,但孩子均激烈表示抗拒。张女士纠结再三,最终在4月底做了人工流产手术,而她也因无法接受大孩“残忍”的心态深受焦虑情绪困扰。

日 前,张女士的主诊医生、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室专家邓慧军表示,对于大孩而言,家中增添二孩确实会引起他很多想象,例如二孩是否与其竞争,父母原本对自己 的爱是否会被剥夺等。孩子语言组织能力有限,因此可能会表现一些不太理性的行为或语言,表达内心对失去父母关爱的情绪,这会让父母对二孩出生后的日子感到 担忧。

“但是张女士选择把肚子里的孩子流掉,对其6岁的儿子有可能造成隐患。她儿子对这件事是有记忆的,尤其在他思维成熟后很可能会对 妈妈流掉二孩一事感到愧疚,并带着这种心态去补偿自己的父母。”邓慧军表示,这种心态一方面不利于孩子成长,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导致以后“父母有难时,孩子 会不顾一切去拯救他们”。

案例2 5岁姐姐欲拿扫把揍几个月大的弟弟

对于已“平安”生下二孩的父母来说,他们面临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孩子之间的“争宠”,而且争宠的行为往往因大孩而起。一些处于幼儿期的大孩,有些“暴力”行为甚至让人瞠目结舌。

今年年初刚生下小儿子的刘女士,近期就因大孩争宠陷入苦恼。她向记者表示,自从家里增加了一个新成员后,家中5岁的女儿就一直对父母闹情绪发脾气,而且跟弟弟相处时,常常表现出易怒、烦躁等情绪。

4月中旬的一天,女儿举动让刘女士吓了一跳:她趁父母不注意时,拿着扫把悄悄溜到房间试图向弟弟“施暴”。虽然刘女士冲上去夺走扫把,阻止女儿进一步过激行为,但女儿这种暴力倾向让刘女士感到担忧,因此不得不向心理医生求助。

“就 女儿的问题,我们全家一起去医院向心理医生求助。考虑到女儿年龄太小没办法表达,因此医生就用沙盘游戏的形式跟孩子进行沟通。结果在玩游戏的时候,女儿在 沙盘里放了只老虎玩具。”刘女士回忆,医生当时就判断出来:原来女孩把自己的弟弟当一个闯入者和掠夺者,女孩担心父母对自己情感因为弟弟的出现而减弱,最 后在医生游戏和家长的疏导下,这女孩才渐渐放下对弟弟的敌视情绪。

专家表示,像这种争宠的情况除了要理解孩子的想法外,同时要针对家长做知识层面上的教育,例如大孩做出部分不理智行为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进行疏导等。而采取打骂的形式来对付大孩,这样只加深大孩对二孩的敌视和抗拒,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案例3 三年级男生辍学装病 阻父母要二孩

对 于大孩而言,对二孩的印象除了源于父母的灌输,还与其接触的人灌输有密切关系。据部分资料显示,6岁以下的儿童对父母说的话语认可度高,而在7到12岁, 由于已到学校上课,因此对老师甚至同学的话认可度高。今年10岁读小学三年级的强强(化名)就因为同学对二孩的“经验之谈”弄得情绪低落。

据 强强的妈妈反映,在今年1月份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她和丈夫就计划要二孩。当他们无意间把事情透露给强强听之后,强强起初表现得不以为然,不过在3月开学 后,强强却每天哭闹说自己不想上学,而且常常称自己“生病”失去母亲的心理疏导,但去医院检查后却什么问题都没有,这让强强的父母感到很疑惑。

在家长连番追问下,强强才终于道出原委:原来他把父母要二孩的事跟同桌说了,而同桌家里刚好有了二孩,同桌告诉强强,他家里有二孩后他非常不受宠、家里人对他冷漠,并提醒强强“要阻止二孩出生”。

最后,强强在父母的疏导下,才勉强放下了对二孩抱有的敌意。专家看来,其实这种来自于同学的“看法”在家中就能排解。家长应该告诉大孩,二孩不是抢夺父母的“洪水猛兽”,他们的“到来”实际上是多一个人来爱大孩,而且在父母老去后,两个人都会相互陪伴。

案例4 18岁女生劝母亲注意身体别要二孩

虽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抵制二孩出生的多为小孩子,但实际上,也有个别年龄较大、已经成人的大孩对二孩存在“抵制”心态,这种抵制并非所谓“感性”愤怒,更多是出于理性考虑。

今 年18岁的小娟(化名)在4月初来到白云心理医院找邓慧军进行疏导求助,原因正是其母亲准备要二孩。原来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小娟的母亲也向小娟透露了 要二孩的计划,理由是“小娟以后迟早要走入社会,有个小孩子可以有人陪在自己身边”。然而小娟却向邓慧军表示,她不愿母亲要二孩。在小娟成长经历中,她充 当了母亲“小闺蜜”的角色,母亲所有负面情绪都会向她进行宣泄,这让她感到心理负担很重。

“她担心即将出生的孩子会变成‘另外一个自 己’,重复自己可怜的遭遇。另外她也觉得母亲年龄大了,再生二孩可能身体承受不了,因此她觉得母亲不该生二孩。”邓慧军表示,相比很多闹情绪的小孩子,小 娟的分析是非常客观理性的。至于小娟母亲,要不要二孩的事情或许有可能在动机及思想上值得推敲,但实际上,她也感觉到小娟因二孩一事想起自己的经历。

“实际上,小娟对母亲要二孩一事的困扰只是一个心理‘切口’,更多是体现其成长过程中与母亲的关系。我们通过这点切入,然后对小娟的心理进行疏导和安慰。”邓慧军说。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