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理论水平对幼儿性别颜色隐喻有何影响?
文|章鱼哥
编辑|比奇堡
在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均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而一些亚人群生存状况及社会文化环境对其的影响也成为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比如,成年人婚恋方面,大龄单身比例持续上升,同性恋潜在人数越来越庞大。
关键是,这些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项调查研究显示,2060名性别认同障碍受访者中约61.5%的人表现出抑郁,73.2%的人表现出焦虑,46.2%的人曾有过自杀想法,甚至12.7%的人出现过自杀行为。
他们不仅承受着对自身性别认同与自己真实的生物解剖学特征相矛盾的折磨,还要忍受他人的口头骚扰和人身攻击。
这些不公平的待遇,导致他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以及自伤自杀等行为问题。
因此,为了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性别概念、发展性别意识,探究人类性别意识发生与发展规律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中国单亲家庭男孩子心理缺陷表现,大多数父母很少会想到对幼儿性别意识的发展进行引导,他们认为这只需顺其自然即可。
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后天养育中如果忽视对幼儿性别认知和认同的引导,也会带来其性别意识分化的混乱。
日常生活中,幼儿生活在一个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世界中,也生活在一个色彩纷繁的世界中,这里随处可见颜色-性别的关联线索。
因此,在一次次的学习和强化中,儿童逐渐将颜色和性别建立联结,这是一种隐喻发展。
不能基于隐喻关系建立正确的认知和选择与性别相适应的颜色标识,可能会造成性别意识分化混乱甚至出现障碍。
所以,对于父母,或者对于从事性别教育的工作者来说,如何利用色彩创设有利于幼儿性别意识发展的环境,减少性别认同障碍,意义重大。
这就需要我们对幼儿性别意识发展规律有准确的了解,尤其是对儿童颜色隐喻发展特点的把握。
学龄前是幼儿获得性别概念,发展性别意识的关键时期。
18~23个月的婴儿似乎就知道根据自己的性别来选择相应的玩具。幼儿在2岁左右就已经发展出了一定的性别意识,3~4岁时,幼儿已经可以准确说出自己的性别。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收入的增加,如今的幼儿相比十几年前的幼儿相比,智力和认知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那么,现在的幼儿性别意识发生时间与发展规律是否和从前一样,亦或者发生时间有所提前?这是研究要探究重点之一。
我们知道,当一个人具有性别意识时,就会表现出与之相符的性别行为。比如,75%的成年人认为女孩会穿粉红色衣服,而79%的成年人人认为男孩会穿蓝色衣服。
同样,当让2~3岁左右的幼儿从款式相同但颜色不同的物品中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时,女孩优先选择粉红色物品,男孩优先蓝色物品。
颜色作为一项重要的性别分类线索,似乎很早就被幼儿所使用了。
那么,幼儿究竟何时将颜色与性别建立联系,何时将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建立联结,形成性别颜色隐喻认知的呢?这是研究要探究的另一个问题。
幼儿性别意识分化与隔代抚养的关系
研究的被试全部来自安徽某三个乡镇幼儿园,在了解幼儿基本信息之后发现,大多数幼儿是隔代抚养,父母在外打工。
因此将抚养人作为额外变量进行了筛选,研究所选取的被试全部为隔代抚养的幼儿。
研究一发现幼儿优先发展出对自我性别的认知,随后发展出对他人性别的认知,3.0~3.5岁组仍有一半的幼儿不知道自己的性别,无法区分他人性别的比率高达62%。
但是在采访14名由父母抚养的幼儿时,发现几乎所有三岁的幼儿都能正确说出自己的性别,也能辨别他人性别,甚至有人在改变其外部性别特征后仍能正确说出幼儿的性别。
他们和隔代抚养的幼儿相比在性别概念认的发展上展现了一定的优势;其次,由父母抚养的幼儿在颜色命名方面表现也优于隔代抚养的幼儿。
但是因为被试群体和区域的限制,研究未能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未来的研究可以将隔代抚养的和父母抚养作为一个研究角度,详细探究其性别意识分化的发展特征。
颜色偏好与性别颜色隐喻的关系
结果表明,3.0~4.5岁的幼儿在颜色偏好上出现了性别差异,男孩偏好蓝色和黄色,女孩偏好粉色和紫色。
其中黄色和粉色的性别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单亲家庭男孩子心理缺陷表现,而且幼儿在颜色偏好选择上的差异随年龄的增长变化较小。
前人研究也发现,从3岁起,颜色偏好上的性别差异已经出现了。女孩更偏向于选择粉色、紫色,而男孩也会出现对粉色物品的强烈回避。
但是颜色偏好上的性别差异是否反应了幼儿性别颜色隐喻的形成呢?因此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性别的作用,来观察不同年龄段幼儿性别颜色隐喻的特点。
而研究二的结果也如预测一样,当明确告知幼儿性别,让其根据性别线索来选择不同的颜色时,颜色偏好选择的结果出现了差异。
即在自我情景下,3.0~3.5岁幼儿在颜色偏好上并未出现显著的性别差异,尚未形成了性别颜色隐喻。
3.5~4.0岁的幼儿性别颜色隐喻开始出现,男性与蓝色、绿色相联系,女性与红色、紫色、粉色相联系,其中幼儿在蓝色和粉色偏好选择结果上差异极其显著。
而4.0~4.5岁的幼儿中,男孩偏好蓝色和黄色,女孩偏好紫色和粉色,而且差异都非常显著。这说明了幼儿在颜色偏好上表现出的性别差异并不代表性别颜色隐喻的形成。
幼儿性别颜色隐喻在心理理论上的表现
研究发现,3岁幼儿已经具备较好的心理理论水平。幼儿在不同情境下性别意识分化水平的程度不同,也导致幼儿颜色偏好选择结果上有差异。
而且,随着幼儿年龄的发展,幼儿在不同情景下的性别颜色隐喻差异也逐渐在增大。
具体表现为在假设情景和为他人选择情景下,性别意识分化程度高于自我情景。
在假设情景、同性他人、异性他人情景下,3.0~3.5岁的幼儿在某些颜色的偏好上出现了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自我情景下却未出现。
从性别角度来看,幼儿在为他人做选择时会因为幼儿自身性别的不同而不同。
女生在假设情景、同性情景、异性情景展现出的性别意识分化的能力高于给自己选择,男生亦是如此。
随着年龄的增长,3.5-4.0组幼儿在红色和绿色上也出现了性别颜色隐喻,而到了4.0-4.5岁组,幼儿在所有颜色上均出现了性别颜色隐喻。
也侧面说明了,在假设情景、同性他人、异性他人三种情景下,幼儿的性别意识分化水平高于自我情景,而且幼儿性别意识分化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提升。
这一结论也验证了性别强化假说,性别差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扩大,因为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时间的推移幼儿所形成的性别刻板印象越来越多。
其次,陈璟的研究也发现四岁是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关键期,她通过叙述故事法测量3-6岁幼儿的错误信念和情绪理解水平,结果发现情绪观点采择能力在这个年龄段突飞猛进。
最后,虽然也有研究发现,3岁儿童心理理论在自我情景下的发展水平较低,他们只能从一个方面去理解事物,而且留守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晚于非留守儿童。
但幼儿兄弟姐妹的数量影响幼儿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得分,因为幼儿可以从与哥哥姐姐的互动中获得更多的心理理论的知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研究的幼儿在不同心理理论水平上表现不同,同时也给未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研究结论
研究利用对偶比较法,根据幼儿颜色偏好选择的结果详细探究了幼儿性别颜色隐喻的发生与发展及其在不同心理理论水平上的表现单亲家庭男孩子心理缺陷表现,并得出以下结论:
幼儿性别意识在3.0~4.5岁之间不断发展,幼儿优先发展出对自我性别的认知,随后发展出对他人性别的认知;
3.0~3.5岁的幼儿尚未形成性别颜色隐喻,3.5~4.0岁的幼儿开始形成性别颜色隐喻,4.0~4.5岁的幼儿形成相对稳定的性别颜色隐喻;
幼儿性别颜色隐喻受心理理论水平的影响,表现为在假设情景、异性情景、同性情景下的性别意识水平高于自我情景;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形成的性别颜色隐喻越来越丰富,3.5~4.0岁时幼儿将5种颜色与性别建立了联系,4.0-4.5岁时幼儿将7种颜色与性别建立了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