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学困生转化是一个常谈常新的教育课题,教师要紧紧抓住教育教学环节每个点滴细节,站在学困生的角度,摸清其兴趣爱好,大胆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全面促进学困生转化。关键词: 学困生 转化策略 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鲁迅先生曾说“教育根植于爱”,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师爱是成功的关键因素。爱可以产生真正的教育方法,教师只有把爱放在重要的位置,当学生有困难时,才能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学困生,教师给予的“爱”在他们实现彻底转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的做法。

一、用爱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首先,用爱的眼光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更应该给他们爱的关怀。爱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能量,“爱的效应”在学困生身上尤为明显。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用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把爱心更多倾注在学困生身上,尽力营造关心爱护的氛围,做到感情上亲近、兴趣上引导、学习上启发、生活上关心。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多给他们回答问题、扮演角色的机会;课外多与他们攀谈,发现有不良行为时,用谈心、交换意见、鼓励改正的方式取代批评的做法,这样,教师更有亲和力,并在心中点燃希望。当发现他们的点滴优点时要及时表扬、鼓励,使他们感到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心自己,让他们克服自卑感,在努力取得点滴进步中不断获得自信,汲取再次奋进的力量。

案例:学生张海龙智商较低,发育较慢,语言表达能力差。毫无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较差,上课总是低头,时常睡觉,考试也只是随便画画……针对这种情况,我对他特别关注。我明白,残疾不是他的错。上课时,我会站在他的身旁,不时对他报以亲切的微笑,摸摸他的头,也经常为他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尽管他大部分时候很茫然,但我还是鼓励他:“慢慢说,海龙一定知道的。”下课和他一起聊天,也带同学和他一起玩。有次教《理想的翅膀》,我有意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让你扎风筝,你会扎什么样的风筝,让它放飞你的什么理想呢?”话音刚落,海龙就举起了手,我决定先叫他回答:当他用含糊不清的语言说出后,我仔细辨析了他的意思,并向同学转述:“海龙要扎飞机风筝,因为他想当飞行员。”他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会赢得我和同学们的赞许和掌声,从他绽放的笑脸,我欣喜地看到了爱的回报。经过两年的悉心帮助,海龙身上原有的不良习惯都已改变,学习成绩提升很快。

二、摸清兴趣爱好,因材施教

转化学困生,要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摸清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障碍,针对不同的情况,因人而异,循循善诱,消除他们心理上的疙瘩。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学困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要尽量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耐心辅导,提出适当目标,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可接受性和发展性原则,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使他们“跳一跳,摘下桃子”。

案例:我班有个叫李晶的男孩子,由于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放任自流,很少管教辅导,使他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顽皮而任性,上课不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看见老师就躲避,不敢正面接触老师的目光。他很喜欢体育活动,课间和体育课上,活蹦乱跳,充满活力。对他这样的孩子,我就从他喜欢的体育运动方面入手,安排他当班上的体育小教员,教同学们赛跑,滚铁环、跳绳、踢球,看着他像猴子一样敏捷的身影,认真而尽职,我非常欣慰,便不失时机地表扬和鼓励他。在学校举行的小型运动会上,他每个项目都积极参加,表现得很出色,为班级争了光。有一次,他正在写作业,我走过去说:“李晶,把字写好了,写得就像你赛跑那样出色,然后我们去参加比赛,好不好?”他微笑着连忙点头,随即全神贯注地写起了作业。我还给他买齐了作业本,包上了封皮,写上名字,交到他手里,满怀期待地说:“老师送你的不仅仅是几本作业本,你明白吗?希望你能好好学习!”他甜甜地笑了。现在,看着他充满信心地奋起直追,学习成绩不断提升,我为自己的爱得到回报而满足。

三、大胆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首先,备课常考虑学困生。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课堂知识如何讲解学困生才能理解消化等,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和后进生成功转化。其次,上课多关注学困生。要时刻关注学困生,引导其遵守纪律,专心倾听,并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动手操作时要想到学困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积极培养其动手动脑的习惯。布置作业时,要为学困生“吃小灶”,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从难易程度上照顾,学困生可只作基础题,也可以用课堂笔记替代作业。再次,重视学困生作业的批改。要不厌其烦地面批面改,直到弄懂做正确为止,不能简单地打“√”或“×”了事,不但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学困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最后,建立手拉手帮扶对子。把好学生和学困生搭配开来排座位,好学生坐一列,学困生坐一列,充分发挥群体效应的力量,开展“手拉手、一帮一、一对红”活动,让好学生当困难生的小老师,随时进行辅导监督,也便于老师辅导,师生齐抓共管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来。

四、家校联手,密切配合

学困生转化是一项细致复杂的爱心工程,需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因素密切配合,特别是班主任与家长经常电话联系,进行必要家访,及时召开家长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同家长共同商议教育方法,及时了解学困生生活学习情况,才能有效促进学困生的全面转化。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只要我们多一点付出,孩子就少一点遗憾,愿学困生能在我们的关爱下沐浴阳光,享受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