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老人健康 守护儿童成长(两会后探落实·关注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⑥)

核心阅读

廷坪乡是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的一个小山乡,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为服务好“一老一幼”,廷坪乡做了许多工作:建设长者食堂,解决老人吃饭难题;办好小学和幼儿园,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完善硬件设施,提供各类服务,满足老人和孩子们的需求……一系列举措,助力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去廷坪乡一趟不容易。早上8点从福州市区出发,进山后颠簸近两个小时,到时已近中午饭点。

这个地处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最北部的小山乡,户籍人口3万多人。同行的乡党委宣传委员徐辉介绍,由于地处偏远,廷坪乡大多数劳动力在外打工。全乡4000多常住人口,几乎全是老人和孩子。服务好“一老一幼”成了廷坪乡的重点工作。

不同于城市社区经济基础好、生活便利化程度高,山区相对缺人、缺钱、缺资源,但强化“一老一幼”服务工作却不能松劲。近日,记者走进廷坪乡实地探访。

长者食堂,饭菜飘香

到达廷坪村老人周章俤家中时,她正坐在门口晒太阳。儿孙常年在外,老伴去世得早,周章俤一个人过日子。见来了人,老人笑得很开心。

屋内不到10平方米,摆着一床、两桌、一椅,构成了老人全部的生活区域。床尾的桌子上,放着一个热水壶、一副碗筷、一个电磁炉和一口铁锅。以前,周章俤还时常在这个简易的“小厨房”煮饭,煮一顿便吃上几天。一口锅,常常盛着老人好几天的一日三餐。

廷坪乡独居留守老人多,吃饭问题最让人头疼。刚到廷坪乡任党委书记时,陈铭就到老人家里走访,了解到实际情况。自此,廷坪乡下定决心,进一步满足老人的就餐需求。

近年来,在福州各大城市社区,长者食堂已基本覆盖。廷坪乡也想建老年食堂,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吃饱又吃好。可相比城市,山区乡财政有限,场地、人员、饭菜都需要花钱。怎样让老年食堂能够持续运营下去?廷坪乡党委探索互助长者食堂模式,由乡政府出地,乡贤捐资出力,服务人员由干部和相对年轻的老人担任。

2021年11月,廷坪乡第一家长者食堂在廷坪村开始营业。老人们一天交10元,三餐都可以在食堂吃。接近饭点,周章俤步行几分钟,走上街,循着香味就来到食堂。

食堂里,4张圆桌已坐满了人。除了吃饭,这里也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周章俤不大爱讲话,可一进食堂,就像是到了自己家。小小空间,家长里短,笑声阵阵。

中午11点半,送餐的电动车准时停在食堂门口。不用另起炉灶,每天,做饭阿姨在乡政府食堂做好饭菜,打包好盖上保鲜膜,送过来只要几分钟。保鲜膜掀开,食堂里顿时香气四溢。老人们端起餐盘,自觉排起了队。

红烧肉、干炸鱼、小白菜、豆腐汤……两荤两素一汤,周章俤的饭盘被装得满满的。食堂里,还穿梭着两个穿红马甲的年轻身影。每天就餐时间,乡干部轮流来到这里帮忙——引导就餐、帮忙打饭、维持秩序。

吃得好、有陪伴,周章俤越来越觉得,“在家门口就可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2022年5月,石坑村的长者食堂也开始营业了,这是廷坪乡第二家长者食堂。“未来,互助长者食堂将在全乡主要行政村全面铺开。”陈铭说。

不仅如此,为满足老人精神文化需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已在全乡25个村全面铺开。“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发挥乡干部和较年轻老人的作用,探索适合廷坪乡的互助敬老食堂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将廷坪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廷坪乡综合文化站、‘廷坪·新华书屋’等纳入长者食堂配套服务,进一步满足老人需求。”徐辉介绍。

坚持办学,提升质量

顺着长者食堂往山坡上走,拐个弯就是廷坪乡中心小学。下午1点半,学生们背着书包,戴着红领巾,一蹦一跳走进校园。

校园依山傍水,面积不大,却设施齐全——教学楼、宿舍、食堂、活动室、跑道、篮球场应有尽有。

该校校长林良源介绍,在廷坪乡,有条件的家庭大多把孩子送进城念书。学校目前有6个年级共130多名学生,“但只要有一个学生,我们就会坚持办学,尽全力办学。”

距离下午上课还有半个小时,图书馆一楼的阅览室,还坐着几名学生。六年级的林馨语就在其中,手上拿着一本书,神情专注。

林馨语家住廷坪乡后溪村,距学校车程1小时。每天来回不方便,林馨语很小便住校。林良源为我们算了一笔账:九年义务教育学费、课本全免。在各级财政的资助下,寄宿生每天还有7元伙食补助和生活用品资助。

图书馆是林馨语最喜欢的地方,只要做完作业,她就泡在里面看书。馆藏的1万多册图书,林馨语直到毕业也看不完。更让她开心的是,自己有想看的书,还可以告诉老师,学校会定期为他们采购。林馨语告诉记者,自己喜欢一个人静静看书的感觉,在书本里,她能认识这个世界。“学习让我看到希望,我盼望着有一天通过学习走出去。”林馨语说。

与小学隔一个操场,对面就是廷坪乡中心幼儿园。来到幼儿园活动室,一场亲子活动正在举行。孩子们的妈妈被从各地邀请到场,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为妈妈捶背,送上自己亲手做的小礼物……幼儿园老师叶佳敏介绍,幼儿园以游戏化教学等形式,让孩子们从小感受爱、付出爱,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林良源说,幼儿园虽然学生不多,但师资力量一点也不差,7名老师全部都是幼师专业毕业。

廷坪乡中心幼儿园和中心小学面向全乡3—12岁学龄儿童招生。“我们提供宿舍,只要是乡里的学龄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都可以在乡中心幼儿园和乡中心小学就读。”林良源介绍,对于户籍不在本地的学生,学校也一并招收,让所有孩子都能实现上学读书的心愿。同时,不断丰富师资力量,努力让山区的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优化服务,满足需求

下午两点半,廷坪乡中心小学图书馆3楼的活动室十分热闹。活动室内,学生们仰着头,齐刷刷地举起了手。讲台上,一群来自闽侯小伙伴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的年轻社工正在给孩子们上一堂“正视压力、学会减压”的心理健康课程。

“在满足‘一老一幼’基础需求的同时,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徐辉说。

多年前,闽侯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林孔亮就奔走在当地各个山区乡,给孩子们讲解法律知识。可林孔亮渐渐发现,孩子们法律意识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在闽侯县团委、廷坪乡政府等多方支持下,林孔亮在廷坪乡发起“春芽计划”,并在廷坪乡设立工作站,依托“党建+司法+政府+学校+社工”,将留守儿童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援助服务常态化。

记者到校当天,正碰上当月的心理咨询和法律讲座课。看着台上的法官,林馨语睁大眼睛:“平时只在电视上见过,没想到法官就在我们身边。”

“山区的孩子更需要爱与陪伴。”社工畅文清忘不了课上孩子们的眼神。在此背景下,闽侯小伙伴还发起了一对一精准帮扶和微心愿活动。在微心愿的征集中,画笔、篮球……孩子们的心愿被逐一满足。

临近傍晚,廷坪乡中心街上,人来人往。一条街上,汇集了食堂、卫生院、理发店等公共服务设施,也是老人和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徐辉介绍,依托现有资源,廷坪乡定期为老人开展义诊、免费理发、请戏进乡等活动,还举办过广场舞比赛。

一间挂着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牌子的房屋同样位于这条街。这里有人值守,白天都开着门。走进实践所,左手边的书籍阅览室里挤满了孩子。记者看到,除了各式各样的书籍,这里还配了6台电脑。徐辉介绍,村里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电脑,假期里、放学后,这里就变得十分热闹。一台电脑,将孩子们与山外面的世界连接。在廷坪乡的25个村,每个村都有这样一个站点。周末回家时,实践站的阅览室就是林馨语最常去的地方。

天色渐晚,周章俤去长者食堂吃晚饭前,习惯到这里坐坐。在这方小小天地,老人们下棋、聊天,其乐融融。

“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我们在努力,但仍然任重道远。”陈铭说,“推动服务资源向乡镇、山区倾斜,守护‘一老一幼’,还需要全社会更大努力、更多合力。”

本报记者 王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