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从来不晚,近年来,学生抑郁症发病率越来越高。今年,在医院和一些心理咨询机构,越来越多的接到自残、自杀倾向的孩子。

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3亿多人正遭受抑郁症困扰。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疾病。

而在我国,由于大多数人对抑郁症认知不足并存在诸多误区,抑郁症就诊率不足10%。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中国10~24岁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患病率自2005年至2015年间显著增加,接近全球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1.3%的患病率水平。多项针对中学生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23.7%~54.4%,其中重度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3%~9.68%。

因为检出率低,就医率低,导致孩子一出问题就变成大问题,这也是给我们父母敲响了警钟。

导致就医率低,有一个原因是孩子们得抑郁症的表现和成人是不太一样的。

成年人的抑郁是情绪低落,而孩子们可能表现的是易激惹,在家里、学校或者其他环境里,总是容易发脾气,不愿意理人。

所以有些孩子就表现为厌学、网瘾等。而当孩子捧着手机,父母就觉得孩子懒,不爱学习,忽略了孩子可能是在回避社交。

看到知乎上有很多孩子自曝自己得抑郁症,而且大部分都是很优秀的孩子。

她们有些人默默承受着痛苦,家人不愿意求医,有些人靠着自己慢慢走出来,但是影响了自己的学业和自信。她们害怕去学校,学业的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她们厌恶回家,家里压抑的气氛让他们无数次想逃离。

父母们总是以为孩子太懒,为了不想学习给自己找借口,导致孩子都不愿意向她们吐露心声,因为吐露后依然是一场道理大讲堂。家庭已不再是他们温暖的港湾。

我们的父母真的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是少数,大学生入学的心理健康测评,有近一半的孩子都达到了一般心理问题的程度,有一部分人已经达到严重心理问题的程度。

这两个月,我接连接到好多起孩子自残自杀倾向,都是初中和高中的孩子。识别和帮助她们走出困境已经刻不容缓。

因为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很多人对抑郁症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加上孩子不会表达,他们不会说我得抑郁症了,所以父母要学会细心观察。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学生有抑郁症的前兆表现有哪些?

一.成绩下降

孩子的成绩突然下降了,青少年时期的抑郁使孩子很难集中精力,这会使孩子很难听老师的话,难以继续完成家庭作业。我们可能觉得孩子是注意力不集中,但很有可能是孩子感到很沮丧、抑郁。

二.缺乏兴趣

达到目的也不开心,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不太热衷了。快乐的回忆也勾不起愉悦的心情。没有小伙伴也不以为意。

三. 身体出问题

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

经常的表现会有说头痛头昏;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

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

还有一些厌学特征,如孩子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或工作单位,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孩子厌学该怎么心理辅导,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

四.自我评价低

总是说自己不好,别人不喜欢自己,做事做不好等,思维比较负面。

五. 要换环境,饮食睡眠结构改变

她们可能会觉得目前环境不好,各种理由的想要离开目前的环境。转学或者退学等,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她们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人意,反复要求改变。

饮食睡眠也变得不一样,有些孩子会暴饮暴食,或者厌食挑食。睡眠紊乱,早醒,不易入睡等。

六. 脾气暴躁,易怒,有点反常

一般表现为总是顶嘴,然后父母的不轻不重的话都能引起情绪的波动,剧烈反应。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各种事情都拖延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逃课,夜不归宿,离家出走等。

七. 自残、自杀行为

如果比较严重的孩子,还会有割腕、划伤自己的冲动孩子厌学该怎么心理辅导,她们并不一定是想自杀,但是这种身体上的伤害是她们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证明平时压抑的都快找不到自己了。

还有一些孩子会冲动跳楼、跳河等极端行为。对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她们仍会重复自杀。

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她们并非甘心情愿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那么如果孩子真的有这些问题了,父母首先需要做的是摆正态度。因为孩子的心理问题严重程度,远远超乎父母想象。

1. 正确面对问题,承认孩子得病了

上次有一个高中生被父母带来,父母是觉得孩子脾气差,然后整天玩手机,所以需要改改。

但是到了这里我发现孩子其实已经有了抑郁症的苗头。她会无声无息的哭泣流泪,有跳楼的想法,觉得生命没有意义。赶紧先让家长带去医院做检查,稳定了回来再咨询。

但是父母觉得孩子是在这里装的,只是不想学习。听到这样的回答有时是很无奈的,只能更加耐心的和父母去解说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含义。

当一个孩子不肯学习,其实就已经是“病”了。

这时候父母不应该再试图逼迫孩子继续上学,而是要优先处理孩子的心理问题。

2.突破病耻感,以健康为首要任务

家长会觉得去医院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孩子这一辈子就完了。这是对抑郁症的误解,抑郁症是一个可以治愈的疾病,就像感冒发烧一样,只是心灵感冒了。

早点治愈,对于孩子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没有及时干预,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还会导致其他并发症。

这时的选择题不是“能不能重新上学,圆父母的面子”孩子厌学该怎么心理辅导,而是怎么才能帮助孩子走出抑郁的困境。

那么,如何治疗抑郁症?

其一,正确对待,当孩子患抑郁症,应以抗抑郁药物与心理治疗并重为原则,单纯靠药物或靠心理咨询都是不恰当的。

一般药物作用一到两周后改善了情绪状态,再配合心理治疗,这样才能让她们认识本病,改变认知,完善人格,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与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其二,家庭要增加情感维度,给孩子更多的心理支持,而不是一味的讲道理,让孩子不要多想。要有信心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理解孩子现在的痛苦,不试图去压抑孩子的感受。陪伴孩子动起来,做一些运动和外出活动。

当然最重要的是防大于治。那么如何预防呢?

1. 父母对于孩子要细心观察,耐心陪伴,多抽时间和孩子聊聊天,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在听的同时管住自己的头脑和嘴巴,不试图去讲道理。

2. 不紧逼孩子的学习,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相信孩子,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3. 培养孩子其他的兴趣爱好,不让学习成为孩子生活中唯一的事情。增强孩子的抗压能力。

4. 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孩子的后背,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和父母来说,父母要多支持孩子,不管他说什么,都选择相信他的感受,不要妄加揣测孩子的用意,用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孩子。

5. 家里如果有人得过抑郁症,要更加注意孩子的动向。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