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40 2019年10月刊(总第 78 期)青少年体质与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51X(2019)10-040-03投稿日期:2019-04-29作者简介:王戈峰,中教一级。研究方向:高中体育教学。高中阶段体育课中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疏导方法王戈峰(哈密市第八中学,新疆哈密)摘要:在高中阶段体育课教学中,高中生因逆反心理而在课堂上表现出各种与体育教师教导和口令相反的行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体育教师要掌握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体育课上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在高中生运动技能习得过程中要善用教学评价;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同时巧用惩戒教育方法;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以身作则,做表率。关键词:高中生;体育课;逆反心理;原因;疏导方法“逆反心理”是心理学范畴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体需要与客观要求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有研究表明,高中阶段青少年依从性逆反程度表现为:年级越高依从性逆反越大;女生比男生对于限制性的选择的逆反情绪较高,女生认同外界的约束,而男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高中阶段的体育课教学中,高中生因逆反心理而在课堂上表现出各种与体育教师教导和口令相反的行为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体育教师如何在体育课上对高中生的逆反心理进行疏导,如何运用合理、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解决体育课上高中生因逆反心理产生的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问题,对保证体育课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和体育课教学顺利进行及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1高中阶段体育课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1.1高中阶段学生个体心理生理发育特点导致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处在发展阶段,这一时期高中生心理发育是由儿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时期,高中生在此阶段产生的逆反心理,是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的结果。这一时期,高中生迫切要求人格独立,心理上存在着成熟与幼稚、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容易受情感、情绪的支配而不能理智地思考,不能用意志加以控制。其思想具有表面性和片面性,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遇到的各种问题,但独立性意向迅速增强,在体育课上不赞同体育教师的教诲和引导,对自身的主张意志强烈,从而形成与体育教师对立和冲突的逆反心理,并且为了使体育教师重视自己的主张,会在言行上表现出一些抵触行为。1.2外在因素影响导致(1)体育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学方法简单、粗暴,独断专行,高中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尊严受到威胁,学生为了维护自尊心产生自主逆反。

(2)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不当。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高中生学习效果、学习态度等评价不恰当或有失公平和公正而引起的评定逆反。(3)体育课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对体育课程内容教授方法缺乏创新,缺少趣味性,对同一教学内容反复、持续时间较长地讲解,容易引起学生逆反心理。(4)体育教师言行不一。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平等对待学生,“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5)校风或班风不正。个别学生总是在课堂上顶撞教师,同样在体育课上由于错误模仿心理,其他学生也产生了顶撞体育教师的逆反心理。(6)教学任务安排不当。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课运动密度得到保证的同时,运动强度也要符合要求。因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或某些情况不掌握、不了解,或者对体育课程标准中体育课运动负荷要求领会不足,将体育课的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设计过大,超出某些高中生身体承受能力和认知水平,从而会使学生产生超限逆反心理。2高中阶段体育课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方法2.1体育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体育课堂中因势利导、有的放矢2.1.1深化认识,加强沟通,正确疏导学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了解高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其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的结果,高中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有一定的心理发展规律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要引导高中生进行自我调节。高中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点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