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
“每周一问”第187期
“每周一问”是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的编读互动栏目,意在与教师和家长共同交流教育经验、教学技巧心得,讨论教育热点话题,实现共同成长。
每期话题展示结束后,下期主题将在文末提出,欢迎积极留言讨论。每期幸运微友将获赠最新《人民教育》杂志哦!
任何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免遇到挫折和困难。家长和老师如何抓住每一次挑战的机会,在其间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如何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孩子的心理韧性?
上周的【每周一问】中,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
每周一问
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韧性?
@南安市第五小学 陈桂滨:陪伴指引,呵护中建立自信
1.用心陪伴,寻找“发展区”。要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家长必须用心陪伴,通过对孩子日常生活、学习以及与同伴交流等的观察,分析孩子的性格特点,寻找训练孩子心理韧性的着力点,并将其转化成孩子感兴趣、能参与的具体任务。
2.耐心导航,产生“共鸣区”。家长可以经常带着孩子阅读国内外名人的传记故事,让孩子知道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和一帆风顺的,而是需要经历艰苦地打磨。同时,在家庭活动中,带着孩子一起挑战、解决困难,让孩子相信生活和书本上名人故事是一样的,只要勇敢面对困难,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细心呵护,建立“信心区”。当发现孩子畏难时,不要用语言攻击孩子,逼迫孩子,那样会适得其反。要利用孩子生活、学习中的闪光点,并为其量身定制任务,鼓励孩子去完成任务,当任务完成后,要辅之正强化。当孩子不断经历“遇到挑战—感知挑战—适应挑战—心理韧性重组”的过程,某方面的心理韧性水平就会提高。当孩子某方面的信心建立后,再通过正迁移,逐层向其不熟悉的领域甚至害怕的领域推进,心理韧性就越来越强了。
@安徽省蚌埠第一实验学校初中部 刘婷:学以致用,“文武”结合
1. 立足课堂,借力文本。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孤独之旅》,高中有《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老人与海》(节选)等。这些经典的作品,展现了人物在人生困境中的精神成长。课堂上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杜小康在面对人生困境,从最初的逃避到坦然面对,与文中的人物共成长。
2.开展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心理韧性。班主任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课和团队心理活动等,在团队互助中共同成长,给予队员正能量。
@山东省临沂第一实验小学 王红:孩子强韧心理的背后是被温柔以待
1.认识困难,给孩子一个安慰。孩子遇到困难,首先感到的是困难带来的情绪上的不适,这个时候父母和老师要引导孩子说出困难,谈谈要面对的具体困难,缓解焦虑情绪。
2.接纳困难,给孩子一个缓冲。我们每个人都是在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强大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困难是孩子的成长机遇。父母和老师不要越俎代庖替孩子解决困难,给孩子一点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增强心理韧性。
3.战胜困难,给孩子一个鼓励。生活中孩子最终解决困难的方法很少是根据父母和老师的经验按图索骥,大多是在自我摸索中克服了困难。无论孩子的解决方法是否精准科学,事情结果是否达到了最佳效果,父母和老师都要看到在战胜困难过程中孩子鼓起的勇气、探索的方法甚至产生的智慧,恰当地给孩子鼓励,提升孩子自我效能感。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分校 李星澎:让每个孩子成为有“回弹力”人
“家班共育”可以做好孩子们三种能力的培养,复原能力、持久耐力和反脆弱力,促使孩子们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自我。
1. 体验“心理弹性”的实践。我们可以让孩子在拉弹簧拉力器的过程中感受它的回弹力。当我们不用力了,拉力器自然就恢复了原状。与孩子一起实践、分享、交流,我们的心理也具有这样的“复原力”。
2. 引领织造内心“防护网”。在日常班级学习生活中,积极建设健康的集体舆论氛围,帮助学生建立起自我效能感。在班级的教育中,为孩子们建设一个有包容性、允错性的集体环境。
3. “家班”赋予爱的能量。鼓励学生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最近遇到的“坏事”,说一说当时的心理感受和情形,通过同伴讨论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抗压能力。班主任还可以尝试引导家庭建设孩子的心理支持系统,让孩子体会到家庭里爱的能量。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陈跻云:讲励志故事,给关怀引导
我是个很喜欢讲故事的老师,那些鲜活的故事里,藏着美妙传说,藏着人生哲理,藏着动人情感。而这些故事恰好成为了我教育学生的精神养料,我会将这些具有正向教育意义的故事渗透进晨会、班会以及学科教学当中,培养孩子们健康、奋进、乐观的挫折观和人生观。挫折教育这件事,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平时,让孩子们浸润在一个个励志故事中,当困难真正来临的时候,再加以关心、鼓励和引导,孩子们会变得更加坚强。
@克拉玛依市第一小学 李爽:风雨之后见彩虹
1.团建活动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困难。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五班会课上我们都会进行团建活动,在团建活动中设置各种障碍、提供各类任务,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增强了孩子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2.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每周给孩子们安排一个适合他们的劳动任务,如:独自坐公交去菜市场买菜、自己当家做大人照顾家人一天的生活……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在锻炼孩子生活能力的同时,也能够锻炼孩子的胆量,让孩子面对挫折也能够不惊慌不害怕,并能想办法战胜挫折。
3.心理健康疏导孩子情绪压力。课前三分钟以及心理健康课上,鼓励孩子分享自己失败的经验、糟糕的无法宣泄的坏情绪,大家一起倾听、安慰、疏导,让孩子在老师和同伴的认可中获得心理安慰。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周士婷:树立正确的成败观
当孩子遇到问题,出现消极沮丧的情绪时,父母要告诉孩子,这次结果并不重要,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失败。也要对孩子的失误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孩子一起总结错误的经验。当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儿了,下一次才有机会去战胜困难。同时,父母应该为孩子撑起坚强的后盾,永远支持孩子,在孩子受伤后给予安慰,孩子的内心就是富足的,永远充满安全感,会给孩子拼搏的勇气和力量,心理韧性也会更强。
@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实验学校 崔小萍:重视心理疏导
1. 合理归因。面对困难、失败时,引导孩子正确归因。我们要帮助孩子客观分析失败的原因,不盲目抱怨、责怪自己,比如可以这样想:“这次失败只是我没有准备好”、“下次我再努力改进,也许就能成功”......
2. 不追求完美。人无完人,我们要鼓励孩子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可以用心理学测试量表,测试孩子的性格特征,找到他的性格优势,并把它们发扬光大。我们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鼓励孩子在擅长的领域专注、积极地投入,并从中获得“过程性”的快乐,而不是仅仅盯着“结果”,这样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提高心理韧性。
3. 重视心理疏导。一方面,给孩子提供倾诉、发泄的窗口,让孩子将不良情绪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发泄出来。另一方面,引导孩子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当孩子面对困难时,帮助孩子有意识地聚焦于问题的积极面,引导孩子积极地进行分析、思考。
4.提供咨询服务。如果孩子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大,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可以寻找专门的心理咨询工作者,以帮助孩子治疗内心创伤,修复内心世界。
@金昌市金川区第八小学 李艳:积极的情绪态度影响孩子攻坚克难
1. “不算坏,还能解决!”父母积极的情绪会化解孩子的畏难情绪,让他看到希望,产生迎难而上的决心。家长的处事态度往往会影响孩子看问题的角度,积极的态度能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
2. “否极泰来,很快就会有改变!”给孩子渗透一点哲学方面的思想,让他感受到事物是有转化过程的,“事情坏透了”往往是“好事情”的新起点,学会辩证看待困难,放下思想包袱,增强克服困难的韧性。
3.“我们出去走走吧。”转移注意力,换一种环境,让孩子从困难中先走出来,再静下心来去面对和解决困难,也许会有好结果。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林子虹:提高自我掌控感,降低焦虑持续力
家长的“过度代劳”会让孩子自己的掌控感知力减弱。就像培养数感和语感一样,培养掌控感对提升孩子心理韧性有很大的帮助。掌控感强的孩子会主动适应或改变所处的环境。生活中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选择,可以提升孩子的掌控感。
挫折不等于受伤,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疏解孩子的情绪,告诉孩子: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一起面对,一起解决,很快就会过去。并且家长在帮孩子分析原因时,不要完全归因于客观原因,要帮孩子找到主观原因。降低挫折带来的心理焦虑的持续性,从而提升孩子面对困难时的心理韧性。
@河北省唐县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 马军刚:提前做准备,遇事好应对
1. 家长以身作则。家长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多以积极的态度想办法应对,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孩子如何面对挫折。
2. 正确看待挫折。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教导孩子正确看待挫折,要有面对困难和经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3. 遇事加强沟通。当家长发现孩子遇到挫折时,要和孩子进行沟通,鼓励孩子向自己倾诉,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树信心,开导孩子的不良情绪,使孩子坦然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重庆科学城西永第一小学校 赵桂华:“多多少少”,更见坚强
当孩子面对困难时,作为家长要积极正面地回应与处理,才能有效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
1.多一分倾听。当孩子遇到困难,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倾听,了解孩子遇到的困难“症结”所在。孩子讲这个事情所反映的内在需求是什么?在聆听的同时,孩子也在抒发自己的情绪,恢复理性的状态,这其实是增强心理韧性的过程。
2. 多一分鼓励。当孩子遭遇问题时,我们要充分理解他的心情。一个微笑、一个拥抱、几行留言、亲子运动......让孩子坚信,父母永远在他身边,支持他、鼓励他,让孩子敢于接纳失败,增强自己的心理韧性。要教育孩子“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始终以平和、自然的心态参与生活和面对竞争与压力。
3.少一分责骂。有些时候,看到孩子遇到困难或者遭遇失败,家长会“大发雷霆”,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做对比,不断地数落自己的孩子、责骂孩子。作为父母,孩子遇到了困难,遭遇了失败,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分析,对孩子少一分责骂。其实,责骂是家长的心理发泄,而对孩子的心理韧性培养起不了多大作用。
4.少一分袒护。许多孩子是在家长“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特别是在隔代教育中,表现更明显。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不敢说个“不”字,还怕“刺激”着孩子,千方百计为孩子寻找各种借口,袒护孩子。孩子遇到了困难,要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去分析,决不能一味地“袒护”孩子,要让孩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小就正视自己遇到的每一个问题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俞海军:鼓励与激将相结合
根据孩子所在的年龄特点,以及孩子的性格特征,采取相应的方法,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心理韧性。孩子年龄比较小,“耐错力”较弱时,宜采用鼓励的方法,积极引导其不断向正确的方向迈进。如:可以现身说法,跟孩子讲讲老师或大人们遇到同类的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以至于让孩子们有法可循。当孩子处于叛逆期,逆反心理比较明显时,不妨采用“激将法”,反其道而行之,或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方法,必须要在可控的范围内,让孩子在互动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叶磊:注重细节,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
1. 赞扬长处,增强学生自信心。信心的建立需要一个一个小小的成功来积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及时给予表扬与激励,让孩子相信自己有应对困难的能力。
2. 读懂挫折背后的力量,养成分析问题与失败的习惯。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下心来,和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并树立新的目标。让学生明白改正错误的过程,其实是在促进自我的成长,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3. 提升学生热爱生命的品质。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适时引进生命观、价值观的理念,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也是最宝贵的。正确看待他人的言行,能很好地明辨是非,到了困难关头,要有勇气面对,特殊情况,应该学会向他人寻求帮助。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 陈玲:三招提升心理韧性
1. 主动设计,实战演练。学生应对困境和挫折缺乏韧性,或许源于他们缺乏应对挫折的机会,所以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给他们设置相应的情境,再从旁进行指导和点拨,让他们多看多听多思,拥有更丰富的“实战经验”,从而增强心理韧性。
2. 结合活动,全面多样。心理韧性的提升也需要我们从各类活动中去寻找契机。比如学校的运动会、书画比赛、诗朗诵大赛等等,都藏着教育的契机,我们需要对学生们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再结合他们的性格特征做出合适的引导:或鼓励、或安慰、或智激,有的放矢地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
3. 认领任务,坚持到底。责任感和心理韧性紧密相关,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班级中的劳动任务,并且提出规则:一旦选择,就需要坚持一个学期,并尽力去做好这份任务。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观察,适时帮助引导,定期总结鼓舞。相信到了学期结束的时候,真正坚持下来的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心理韧性了。
每周幸运微友
本期的【每周一问】,有三名留言微友获得我们赠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杂志,分别是@陈桂滨、@赵桂华、@叶磊。恭喜这三位老师,杂志会在近期寄出,请以上老师注意查收!(也请这几位老师将详细邮寄地址与邮政编码在留言告知,感谢!)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下一次幸运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讨论文末下一期的问题,标题醒目、语言精练更佳,请留下您的工作单位和姓名,以便小编与您联系噢!)
本周,我们特别邀请王水滢老师给大家带来分享:
(内蒙古赤峰市二中国际实验学校小学部 王水滢)
为孩子的心灵穿上铠甲
生活不可以被预测,总会有不期而遇的困难、挫折。心理韧性强的人,能够从挫折中快速恢复,从失败中学习经验,从挑战中获得动力。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心理韧性,为他们的心灵穿上铠甲。
寻求帮助
寻求帮助是提高心理韧性的一种有效方式。帮助学生与同学建立起好的关系,与家里的成员多交流,多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关爱。遇到困难时向身边可靠的、关心他的人求助,倾听他们的建议,减轻自己肩上的负担和孤独感。别人的帮助会给予孩子们力量,让他们更快地反弹恢复,增强心理韧性。
接受改变
每年的体育节短跑项目都会获得年级组前两名的成绩的孩子,可是这一次他居然没有获奖;勤奋背诵稿子,反复训练的孩子,可是在朗读大赛中却没有被选为主持人;用尽全力管理自己的小组的孩子,但小组内有一个组员就是不配合……对于这些变化,我们要帮助孩子们意识到,改变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有些事情没有按自己的预期发展,可以尝试提前为之做一个计划,可以从平常生活中的小事开始,比如在学校里评优没被选中、与好朋友吵架、期待以久的事情没有发生等等。提前想到困难,当困难来临时,就会直面困难、接受改变。
学会放松
每个人的放松方式各不相同,让孩子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当自己遇到困难无法或者不想找人倾诉时,可以选择喜欢的方式做喜欢的事。一个孩子喜欢上了粘小球的手工活动,他告诉我“不快乐的时候去做喜欢的事情,做着做着就忘记了烦恼,让自己变得开心起来,看着自己粘得漂亮的小球找到了成就感。”当困难光顾时,做喜欢的事情能缓解压力,转移注意力,提升心理耐受力。
找到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们会观察他们生命中出现的这些重要的人,比如父母、老师、同学,看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表现。假如这些人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表现的有韧性,那他们也会慢慢学着让自己成为有韧性的人。比如,大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控制情绪、努力再次尝试、保持乐观积极态度,那孩子们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就会以他们为榜样,试着这样去应对自己遇到的困难。
放眼长远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自信?怎样在外界挫折和挑战面前,依然保持内心的强大?科幻成就奖得主郝景芳认为,这关系到一个人如何定义自己。相比外界的认可和评价,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能更好地指引人生方向。帮助孩子建立更稳定的“内在标准”,从“表现型自我”转向“感受型自我”,他才能拥有真正的笃定和自信。
有很多不能面对困难的学生并不是脆弱、自暴自弃,只是因为他们内在的精气神没有自我支撑的能力,导致内心失去自尊与自信,才在这个阶段表现出这个样子。他们需要的不是更大的打击和批评,而是我们首先要发现他们的优势和长处,挖掘他们身上的积极心理品质,接纳他们,用关爱、宽容、鼓励去反哺他们不足的自我精神。当孩子们能坚持内在追求,不为外在的得失所左右时,他们便渐渐强大起来。当困难再次临到时,他们就会泰然应对。
孩子面对困难时,家长、老师、同伴间的理解、陪伴是他们的心灵支柱;名人传记中的励志故事是他们的精神指引;实践活动中的挑战任务是他们的“演练场地”。他们的心理韧性在一次次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直面困难,勇往直前~
感谢王水滢老师和参与此次话题的所有老师!期待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我们【每周一问】的回答中,贡献您的育人智慧,小编在后台等着您哦!
【每周一问】等您来答!下面我们进入下周的话题:
亚文化指的是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巅峰、局部的文化现象,亚文化圈子体现为某些特定的文化形式、内容和价值观。例如二次元文化、街头文化、军迷文化、哥特文化等。信息网络时代,青少年群体中也出现了如:饭圈、盲盒圈、网游圈、圈等表征亚文化的圈子。青少年作为价值观尚未建立完全的群体,在选择“圈子”和对待“亚文化”时容易沉迷或走入误区。作为老师,应当怎样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亚文化”圈子?欢迎您与我们分享。
每周一问
青少年沉迷“亚文化”圈子,老师该怎样引导?
亦可留言「推荐问题+你想推荐给我们的问题」(如果您推荐的问题被采用,我们将为您寄出一本《人民教育》杂志)
微信编辑 | 王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