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不少街道社区建起心理服务站,心里烦闷您来这里坐坐
在朝阳区崔各庄乡,居民不必再担心焦虑失落时无处倾诉,首个社会心理服务站将成为他们的温暖港湾,居民可以就近享受到专业团队提供的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在昌平区霍营街道,长期奋战于一线的社区工作者也终于有机会转换角色,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开展的心理减压小组活动,让他们把积攒已久的委屈和辛苦释放出来……
在上周举办的“2020抗疫心理行动暨社会心理服务高峰论坛”上,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和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为首批获得社会心理指导师资格的专业人员颁发了证书。在未来三年里,北京将培养5000名社会心理指导人才。
事实上,目前越来越多街道(乡镇)、社区(村)等已经在探索建设运营社会心理服务站(中心),面向居民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也为社区工作者送去心理疏导与干预等专业服务。
一对一咨询
亲子关系问题最普遍
下午两点,位于崔各庄乡京旺家园第二社区服务站二层的京旺心语服务站迎来又一位预约一对一心理咨询的居民,由崔各庄地区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派出的心理咨询师冯淑伶准时在这里等候。
面积不足50平方米的场地虽算不上宽敞,但功能齐全,设有接待办公区、个体心理咨询区和团体心理活动区,还配置了沙盘等专业心理治疗器材。一组沙发看似简单,却颇有讲究,形成90度夹角的摆放方式既拉近彼此距离,便于沟通交流,又不需要完全面对面,让来访者产生被人盯着看的压力。茶几上点缀的绿植,为整个房间带来生机与活力。
落座前,大门被轻轻关上。保护来访者的隐私,被视为一条重要准则。“居民能来本身就是对我们的信任,迈出这一步很不容易,所以我们也要给他们营造安全感,在制度管理和空间布局上考虑周全,对心理咨询记录严格保密,让居民能够畅所欲言。”冯淑伶谈到,京旺心语服务站成立以来,个体心理咨询累计已有20人次左右,每次时长50分钟,内容涵盖婚姻家庭、婆媳矛盾、职场压力和个人情绪等,其中亲子关系最为普遍。
“很多时候,家长都会在咨询中强调孩子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却没有意识到自身情绪管理能力存在不足。事实上,孩子的表现与家庭养育模式关系密切,比如家长脾气暴躁,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将这种易怒的情绪复现,也会习惯大吼大叫。如果家庭氛围调整好了,孩子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面对这样的情况,冯淑伶向来不会直接评判孰对孰错,而是充当亲子之间的媒介,让他们有充分表达的机会。言谈中,她总是面带微笑,语气平和,语速和缓,引导对方换位思考,找到情绪产生的症结,“其实,大多数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处理好亲子关系的‘边界’。一些家长总想让孩子按着自己的预期走,稍有偏差,就会感到焦虑,而如果真的完全照着预期走,又可能让孩子失去自我,成为巨婴。”
咨询中,一个年龄较大的孩子因为闯祸,变得不爱说话、睡眠不安,家长也不知所措。“有的家长会希望让这件事赶快过去,最好直接翻篇儿,但事情往往没有那么简单。这种时候,需要的是先做心理建设,把问题解决的时间预期放得长一些。另外,还要看到这件事对孩子成长的正面意义,也就是翻开硬币的另一面。不管孩子还是家长,能够想到来做咨询,就是积极进行情绪管理的表现,这将会让自己长期受益。”
团体做减压
社区工作者重拾力量
“除了居民以外,每天在为居民服务的一线社区工作者其实也很需要心理辅导和帮助,特别是疫情以来,他们默默承受了很大压力 ,但他们的需求常常会被忽视。”作为霍营街道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梁潇专门对社区工作者的心理压力现状及需求进行调研,和谐家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刘艳芳正是被调研对象之一。
进入8月,疫情形势相对稳定,但刘艳芳发现自己的情绪依然低落。“从1月起,社区工作者已经坚持了大半年时间,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工作强度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攒了一肚子的委屈和辛苦,实在很难再有精力自我消化和调整。”刘艳芳清楚地记得,疫情刚开始时,大家都很害怕,但社区工作者不能躲在家里,而是要冲在一线。
“小区实行闭环管理后,难免会给出行带来不便,一些居民因此产生抵触或厌烦心理,我们也要好言相劝。”对刘艳芳来说,最委屈的时候莫过于面对无端的指责甚至投诉,“我们只能悄悄抹眼泪。虽说事情总归会过去,但那种难受的感觉一直压在心里。”
得知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特意开展心理减压小组活动,刘艳芳的心头顿时涌上一股暖意,“在社区工作了17年,一直都是我们在为居民服务,还从未想过会有一天转换角色,自己成了被服务对象。”
霍营街道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心理指导师引导社区工作者将压力扔进“情绪垃圾桶”
第一次活动中,刘艳芳按照社区心理指导师的引导下在纸上写下“我最近开心的一件事”和“我最近不开心的一件事”,并进行匿名传递分享。“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情绪的疏解,大家把心里憋了好久的话都说出来,边说边流泪,委屈和压力也随之释放。”第二次活动,刘艳芳又和大家一起把最近不开心的事写下来撕碎,扔进“情绪垃圾桶”,并在心理指导师的帮助下尝试用心理减压技巧进行自我疏导。之后的活动中,刘艳芳参与多肉植物盆栽手工创作,进一步感知情绪,放平心态,“经过几次活动,大家都卸下了心里的担子,重新轻装上阵,以更阳光的状态投身工作,这样也能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在京旺家园第二社区,来自京旺心语服务站的心理咨询师马景芬也专门为社区工作者开展过一场团体减压活动。“马老师让大家围成一圈,为前面的人拍肩搓背,说一声‘你辛苦了’。”在分享环节中,许多人表示听到这句话后如释重负,而京旺家园第二社区党委副书记刘青更是不知不觉流下眼泪,“在游戏中,我感受到从内在流露出一种感动和温暖,一种力量感,让我更有信心面对日后工作生活中的挑战。”
招募志愿者
打造居民心理服务队
“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自去年成立以来,服务对象一直在根据实际问题和需求不断拓展,既有为京都儿童医院的白血病患儿开展心理减压手工小组,给白血病患儿家庭提供心理支持,也有为外来老年人口开展的社区融入小组,给他们搭建平台,提供朋辈群体的支持。”梁潇发现,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坚持守桶的老年志愿者们同样有着诸多艰辛,因此前不久也在龙锦苑东三区为她们开展了心理减压小组活动,“她们经常要面对一些人的不理解,却很少有人关注到她们的心理健康,其实她们只要听到一句‘谢谢’都会觉得特别欣慰,知道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
作为崔各庄乡的首个社会心理服务站,京旺心语服务站也持续在实践中摸索经验。
京旺心语服务站为社区工作者开展减压活动
“在目前的来访者中,只有少数是连续做两到三次的咨询,其他大多只是出于好奇来体验一次,这与平时所做的心理咨询不一样。毕竟心理问题很难通过一次咨询就解决,但社区居民还没有这样的概念,对心理咨询的了解仍然比较有限,甚至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作为心理咨询师,李新兰认为,后续或许可以通过线下讲座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让大家知道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能给居民带来什么、有哪些问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下一步,我们会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开展心理讲座、团体沙龙、家庭亲子互动等活动,全方位地了解居民的心理诉求和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居民及时摆脱困境,不断扩大覆盖面,让大家知道这是一种可以让自己过得更幸福的选择。”
此外,京旺心语服务站正面向京旺家园社区居民招募心理服务志愿者,打造“润心沐阳”心理服务队,并依托地区联合会师资力量为他们进行培训,循序渐进地开展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打造一支精准服务群众心理需求的人才队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